其实,爸爸妈妈首先要理解宝宝做出这些行为的原因,再客观的引导宝宝的认知行为。
1.乱扔东西
当宝宝9个月后就开始热衷于“扔东西”了,只要被宝宝拿到手的东西都能乐呵呵的丢出去,然后享受东西掉地上发出的声音,高兴的手舞足蹈。这些行为让妈妈担心是宝宝开始懂得“攻击”人的前兆,其实不然,这是宝宝探索和认知的发展,妈妈们可以适时给予认知教育,但不要严厉禁止宝宝这种行为。
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通过扔东西的过程其实是得到锻炼了的,也对这些物体有了新的认知,所以爸爸妈妈们还要跟宝宝一起玩“扔东西捡东西”的游戏,引导宝宝把扔出去的东西捡回来,同时告诉宝宝哪些东西可以扔,哪些不能扔,让宝宝对物品有一定认知。
2.咬人
4个月后宝宝就开始要长牙了,这时候牙龈肿胀引起的不适会让宝宝通过咬东西或咬人得到缓解,所以宝宝才会喜欢咬人,这时候就算妈妈明令禁止也没用,反倒要给宝宝准备一些可以咀嚼的机会,比如饼干、蔬果片、牙胶、磨牙棒等,转移宝宝通过咬人缓解出牙不适的焦点。
1岁左右的宝宝玩耍的时候也会咬人、甚至咬自己,这是宝宝情绪表达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正确的方式,所以架站更需要适时给予制止,告诉宝宝这样是不对的,1岁的宝宝已经能理解爸爸妈妈的话了。对于宝宝咬人的行为,家长应该了解是因为生气咬人还是其他,然后针砭时弊的对待。
3.爬危险的高处
宝宝开始学步后,腿部力量大增,就喜欢往高的地方爬了,这种行为爸妈不需要禁止,但要做好安全措施。因为爬高不仅能锻炼宝宝体能,还能促进小脑和额叶的发育,对宝宝空间感的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所以爸爸妈妈可不要打击宝宝爬高的积极性哦。
需要注意的是,当宝宝在爬高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站在“安全距离”内,伸手便能接到宝宝,以免宝宝在攀爬的过程中发生危险,在宝宝学步期间应该把家里的桌角和桌腿包上软垫,收起那些尖锐、易碎的物品,尤其注意不要再窗户和阳台下面放置可以让宝宝垫脚的物品……总而言之就是要为宝宝营造一个安全的活动场所。
4.小气
1岁半后的宝宝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很“小气”,自己的东西不愿意与人分享,甚至别人的东西都认为是自己的。对于宝宝小气的行为,家长要及时干预,引导宝宝学会分享。因为宝宝还分不清“你,我,他”的区别,所以家长不能强迫宝宝要“慷慨”,只要引导宝宝认识所有权的概念,再学习和他人分享。
宝宝“小气”的行为可以通过多结交朋友,多和小朋友们玩耍而得到改善,当宝宝因为和他人共享而体验到乐趣时,就会慢慢乐于与他人分享了。此外,父母也要做出“乐于分享”的表率,让宝宝在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下,远离“小气”。(99健康网(www.99.com.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上一篇:宝宝为啥会喜欢问为什么
- 下一篇:两岁宝宝早教该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