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年的郑渊洁在家教子,到现在Tina这样的家庭,“在家上学”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尝试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讨论
“郑渊洁现象”可以复制吗?
在家上学可以借鉴,但不具模仿性,除了经济要有保障外,“在家上学”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光自己拥有较高学历背景还不够,同时还要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在家上学》作者李新玲
说到在家上学,不少人首先就会想到“童话大王”郑渊洁教子的故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郑渊洁的儿子从小就直呼父亲的名字,小学毕业就辍学,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教育。与儿子相反,郑渊洁的小女儿喜欢上学,郑渊洁就让她上学,说要供她读到博士。在谈到当年为何让儿子退学,郑渊洁说自己是因为不满意那时的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天性扼杀,把所有孩子都往一个模式里培养,所以做出了在家教学的尝试。
不少人可能会问,郑渊洁现象能复制吗,什么样的孩子和家庭适合在家上学?在不少人眼中,符合在家上学的先决条件就是家长得 “有钱、有闲、有高学历”。在李新玲看来,光有这些还不够,“在家上学可以借鉴,但不具模仿性。 ”李新玲认为,实践“在家上学”的家庭大多起码有一名家长辞职在家专门照顾孩子,有的家长均为自由职业者,有时间呆在家里。除了经济要有保障外,“在家上学”对家长提出更高要求,“家长光自己拥有较高学历背景还不够,同时还要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门科学,需要很多方法和技巧。 ”李新玲说,单纯的爱和高学历不能替代科学的方法。
我认为,至少98%的中国孩子还是应该接受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脱离了社会化的过程,缺少同伴交流和集体生活的体验,可能对孩子未来全面发展产生影响。 ——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
按照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该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因此,“在家上学”在我国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目前还属于“灰色地带”。
对此,上海社科院青少所所长杨雄认为,如今社会在发展,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对于这些学历高且不少拥有海归背景的父母“在家上学”的尝试,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 “在家上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不能简单为其定性。
但杨雄也认为,这种教育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在他看来,在家上学带有一定的风险性。 “我认为,至少98%的中国孩子还是应该接受学校教育。 ”杨雄认为,毕竟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人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过程。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还是适用的。
除了这个风险外,杨雄还指出,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无法替代的,尤其对于独生子女而言,脱离了社会化的过程,缺少同伴交流和集体生活的体验,可能对孩子未来全面发展产生影响。哪怕家庭刻意制造机会,也无法与学校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往相比。杨雄还举例说,他曾接触过一个“小神童”11岁参加高考,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个孩子也一直“在家上学”,可杨所长观察下来发现,这个孩子尽管聪明,但很孤独,心灵完全封闭,“在我看来,他即便上了大学或许也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杨雄说。
在我国,仍未对在家上学做出明确界定,把孩子当成实验品存在很大的风险。现在的在家上学急需立法保障,给其明确的定性,同时提供相应的服务。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