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男孩要求妈妈不生二胎的视频走红。男孩哭着威胁,“妈,我今儿就把话撂这儿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你们把爱分给弟弟妹妹更多,就不爱我了……”而这不禁让人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宝如何的抗拒二宝,大宝和二宝的关系父母们该如何权衡?
1、任性是父母溺爱和家庭沟通不畅的结果
本是父母掌上明珠、心头之肉的宝贝们,不能做到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商,其责并不完全在孩子本身。换言之,“心头肉”做出的上述“任性”和“骄纵”的行为,父母也难辞其咎。很多网友也有类此看法:“这事怨不得孩子,父母也有责任,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懂得兄弟姐妹之情,父母自己的想法想要得到孩子的认同,就要先认真考虑孩子的想法”;“孩子耍性子,也是父母没教育好,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考虑孩子的想法,肯定导致孩子的逆反。”
动辄被孩子的行为强迫搁置了自己的意愿,为人父母者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这是他们所酿下的苦酒,也终由他们自己品尝。可以设想,如果家长在平时不是处处以大宝为中心,大宝就不会有父母的一切都属于自己的意识;如果从小对大宝就多进行一些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和分享教育,告诉他拥有兄弟姐妹的好处,他可能会盼望着弟弟、妹妹早点到来;当然,渐渐长大,如果再能让孩子及早地知道一些生二胎是父母的权利时,大宝不但没有资格反对,而且将来还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那他们不会如此理直气壮、任性妄为。
同样,家庭内部也要讲究沟通的方式,“不能简单询问孩子是否同意,沟通的方式很重要。”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官林玉芳表示,一般家里有两个孩子,大孩子会有爱被夺走的焦虑和失落感。“大孩子会不会接受弟弟或妹妹取决于父母对他的引导和关注。如果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他们不仅会理解,而且会懂得弟弟需要帮助,自己可以给弟弟树立榜样,重要的是消除嫉妒的情绪。”
父母溺爱、家庭沟通不畅的事例,曾一次次告诉我们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熏陶是首选,而非轻佻敷衍式的妥协和保证,又或者强硬的回击诉求。比如雯雯割腕之举,以死相逼父母不要生养二胎,在她长大后,会不会对此有所悔恨,并反思自己对亲情的独占无情地剥夺了父母的生育权呢?如果有,那种悔恨会否带给她更大的压力?同样,爱的保证书,看似有了一个感人的开始,却未必也能有喜人的结局,成长过程中的“爱之分享”仍是今后需要面对的。
不是大宝太任性,而是父母太溺爱,家庭沟通太不通畅,教育和沟通没有跟得上,大宝自然接受不了父母生二胎的现实。如果非要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如同身为成人的我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兄弟或姐妹,谁又能在很短时间内接受呢?父母在平时没有做好事先的铺垫,又怎么可能让大宝对突如其来的小生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并对其产生好印象,而不是“缺爱”的危机感?
2、让孩子不“吃独食”,离不开教育和引导
随着“单独二孩”政策的放开,很多年轻父母都会试探性地问大孩子:“给你添个弟弟或妹妹,好不好?”有些孩子爽快同意,当然也有孩子对父母要再生一个宝宝表示反对。此种情形之下,如何让独生子女接受并爱护弟弟、妹妹,成为大人和孩子面对的一个共同课题。
开放式的题目,解题的方式自然就很多,但原则或许只有一个:将心比心地尊重孩子。如果你想要你的大宝接受爱将要被分享的现实,那么你就要先接受大宝对你的意见,倾听他的想法与顾虑,有针对性地做出安抚的行动;做好准备,告诉孩子有个弟弟妹妹好处很多,多给大宝讲讲有弟妹的好处,告诉她父母并不是不爱他,只是弟弟、妹妹还太小,需要父母多一份精力去照顾,并且大宝也有责任和力量来帮助父母分担。父母要拉大宝一起照顾二宝,让大宝学会分享,学会爱别人。同时,要给大宝足够的安全感和责任心。
同样,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和引导。具体形象性是孩子思维的主要特点,这时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一味地给幼儿讲分享的大道理,他们多半不能理解,更不易接受。可以通过一件件能使孩子从中受益的具体事例,以启发式教育来让他知道什么事情应该怎么做。又或者,树立榜样性教育,父母以自己长辈或自己同辈的表兄弟姐妹间的亲情之谊来慢慢感化孩子的不理解,“身教重于言教”,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
此外,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和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以往学校和社会普遍缺乏对孩子进行“分享”内容的体验式教育,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关注人格的培养。故此,加强和改进教育的着重点,树立孩子完善的人格教育,学校和社会不应缺席,比如利用社区等场合、利用课余等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孝悌”内容的小舞台剧表演、绘画比赛,都是潜移默化让孩子感悟古人之言“悌,善兄弟也”真谛的良好方式。
- 上一篇:生育黄金时期 职业女性不能错过
- 下一篇:42岁失独母亲再育 高龄女性怀孕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