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睡眠习惯与白天和黑夜的交替相适应取决于孩子的成熟过程。这个过程因人而异,也与孩子的气质类型有关。只有70%的孩子在3~4个月后能够有较规律的睡眠。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睡眠需要,孩子的睡眠时间应该由他的睡眠需要来决定,而不是以父母的推测和需求来决定的。孩子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基本上是成反比的,如果宝宝夜间睡得很好,白天的睡眠需求就相对少而且入睡较困难。相反,如果宝宝白天睡得太多,夜间入睡一般会很晚或很困难。
与成人的睡眠不同,宝宝的睡眠总是会中断,尤其在最初几个月里,因为宝宝的睡眠周期比成年人要短。所以,虽然大部分小婴儿每天要睡16~18个小时,但遗憾的是,他们通常每次只睡2~3个小时。在头6个月,你得准备好宝宝每天晚上会醒几次,甚至到1岁时,还可能每天晚上醒1~2次。
父母若希望宝宝有良好的夜间睡眠,首先要建立规律作息,提供轻松安适的睡眠环境。要让宝宝睡得踏实,一方面妈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哄宝宝入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按时睡,按时醒,才能保证优质的睡眠。
稳定性和规律性对人的生活非常重要,对小宝宝尤其如此。让孩子睡觉前经常有规律、有顺序地经历相同的活动,会有助于孩子形成规律的睡眠。当你的宝宝6~8周大时,就可以开始每天晚上都遵照一套固定的睡前程序了,并尽可能地坚持一致。如果你的宝宝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他会更放松,容易快速入睡。睡前程序通常可以包括:给宝宝洗个澡——换上尿布和睡衣——喝一瓶奶——唱首歌或讲个故事——一个道晚安的吻。你也可以跟宝宝玩个安静的游戏或放点轻柔的音乐。只要确保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宝宝平静下来,而不会让他变得兴奋、烦躁就行。这套睡前程序最终一定要在宝宝的卧室里结束。在他困倦但还醒着时,把他放在小床上。如果宝宝哭闹,就轻轻地拍拍他。
睡觉前千万不要搞得宝宝情绪激动,周围的环境要相对安静,光线不要太亮。孩子需要安全感,睡觉前把孩子放在小床上,给他哼唱儿歌或放轻音乐,轻轻地、顺时针抚摩宝宝的小肚子,使他能感受到妈妈的气息和温柔的声音,有一种安全感,但不要抱起来用力晃动。即使宝宝哭闹也不要心软。其实孩子在浅睡眠状态下,一晃动会使孩子更难以入睡。如果我们想要改变孩子的睡眠习惯,必须要有耐心,而且要在7~14天内持之以恒才能成效。这是非常费力的,但是值得的。
其实每一个阶段的婴幼儿,都有可能发生夜里睡不安稳的情况,只是宝宝在六个月前,因睡眠周期尚未建立,所以夜里睡不安稳的原因,生理自然情况居多;若是过了六个月大,睡眠周期已逐渐形成,则夜里睡不安稳的原因有如下几种可能。
1、睡眠前玩得太兴奋:在宝宝入睡前0.5~1小时,应让宝宝安静下来,睡前不要玩得太兴奋,更不要过分逗弄宝宝。免得宝宝因过于兴奋、紧张而难以入睡。不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要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室温适宜、安静,光线较暗。盖的东西要轻、软、干燥。睡前应先让宝宝排尿。
2、积食、消化不良,上火或者晚上吃的太饱也会导致睡眠不安。建议喂粥、面等固体食物应在临睡前至少两三小时喂,睡前再喝一点奶。
3、母乳宝宝的恋奶(这是很多母乳宝宝都存在的情况)。有些研究证实,跟吃配方奶的宝宝相比,母乳喂养的宝宝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养成睡整夜觉的习惯。由于母乳喂养有安抚、镇静的作用,因此,宝宝很快就会把吃奶和睡觉联系起来。晚上一定要喂奶的话,要注意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逐渐减少喂夜奶的次数,不要让孩子产生夜间吃奶的习惯。
有些小儿夜间熟睡时突然哭闹不休,往往使年轻的父母惊慌不安,不知所措。与其马上匆匆忙忙上医院,不如静下心来认真仔细地进行观察,找出原因所在。引起小儿夜啼的最常见原因是非病理性的。比如饥饿、口渴、憋尿或尿布潮湿,过冷过热、衣服过紧不适、蚊虫叮咬、尖锐的东西触着皮肤或睡卧姿势不好,找到了这些原因并及时除去,孩子就可以安静入睡了。
宝宝傍晚时哭吵也是很常见的现象,也称“黄昏哭吵”,是小婴儿特有的一种现象。因为宝宝神经发育不成熟,接受的刺激多了,容易精神疲劳。傍晚是小宝宝一天中最容易感到疲劳的阶段,此时大人往往忙于做饭或其它家务,对宝宝的关注相对少一点,宝宝在傍晚更易处于又累又烦的状况,故特别容易哭吵,不宜哄睡。
对于特别喜欢吃手或夜奶频繁的宝宝,可以睡前使用安抚奶嘴。1岁之前的宝宝正处于“口欲期”和用嘴巴探索期,睡前安抚奶嘴可以安定宝宝的情绪,一旦孩子睡着了,要及时取下来。
- 上一篇:乳牙蛀牙要不要补 宝宝乳牙护理须知
- 下一篇:宝宝打嗝怎么回事?可能是这三点没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