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儿童的甲状腺作用旺盛,就会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入血,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加速身体的代谢过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多数患者还常常同时有突眼、眼睑水肿、视力减退等症状。儿童甲亢主要见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有Graves病孕妇的胎儿约有2%在出生后会呈现甲亢症状,这是由于母体内高浓度的促甲状腺素受体刺激性抗体经胎盘进入胎儿所致,患儿通常在生后3个月左右逐渐缓解。
甲亢又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仅次于肥胖,近年来儿童发病率持续上升,妈妈需多加注意。宝宝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就有患上甲亢的风险。那么宝宝出现哪几种情况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呢?
1.免疫系统紊乱
甲亢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有关。宝宝如果受到精神刺激,免疫系统易发生紊乱,致体内出现针对甲状腺的抗体物质,引发甲亢。
2.有甲亢家族史
甲亢常见的病因是Graves病(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而Graves病是一种明显的遗传病,所以,甲亢是会遗传的,如果家族成员中有人得过甲亢,所生宝宝得甲亢的几率高。
1.一般症状
儿童患甲亢的症状一般表现为患儿身高多高于同龄儿,但有消瘦、怕热、低热等。食欲多亢进,大便次数增多但为稠便。心悸、脉快、心尖部可闻收缩期杂音,脉压差大,可有高血压,心脏扩大及心律紊乱等。有易激动、好动、兴奋感、失眠、多语、脾气急躁、手及舌出现细微且快速震颤等神经精神症状。
2.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峡部及体部肿大,可随气管上下移动。弥漫性肿大者腺体光滑、柔软、有震颤,可听到血管杂音。结节性肿大者可扪及大小不一、质硬、单个或多个结节。临床上有少数甲亢患者甲状腺肿大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甲状腺抗体中一类是兴奋或抑制甲状腺功能的抗体。
3.眼部表现
50%—70%的病人有突眼,可为一侧或两侧,睑裂增宽、不常瞬目,常作凝视状,上眼睑挛缩,眼向下看时上眼睑不能随眼球立即下落,上眼睑外翻困难,闭眼时睑缘颤动,辐辏力弱,眼向上看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眼皮有色素沉着,可有眼肌麻痹等。
小儿甲亢的治疗不同于成人,在口服药、手术及核素碘-131治疗三者中,首选为口服药,一般单疗程为2~3年,但复发率高。药物选择应根据患儿年龄、病程、甲亢类型、甲状腺大小以及药物反应、有无桥本病、家长能否坚持指导用药等而定,仅在药物治疗无效时才考虑手术或核素碘-131治疗。
(一)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及剧烈运动,在读学生免修体育课,应选富有蛋白质、糖类及维生素等营养丰富的食品。
(二)药物治疗
1.甲巯咪唑(他巴唑):可按每天0.4~0.6mg/kg,分2或3次口服,用药1~3个月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减量方法与成人甲亢类似。副作用中严重者可发生粒细胞减少、肝损害、肾小球肾炎、脉管炎等,虽属罕见,在使用中仍须仔细观察,及时发现与对症处理。
2.丙硫氧嘧啶(PTU):除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外,同时还减少在外周组织的T4转化成T3,毒性与甲巯咪唑类相同,初始剂量为每天4~6mg/kg,因其半衰期较甲巯咪唑(他巴唑)短,故需分3次服用。
3.普萘洛尔:如心血管症状明显者可加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心得安)作为辅助药物,减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心率快、多汗及震颤等症状,用量为每天1~2mg/kg,分3次口服,症状缓解逐渐减量与停药。
4.甲状腺制剂: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甲低,甲状腺肿大或者突眼更明显者,应加服甲状腺素(优甲乐)12.5~25ug/d,并酌情减少甲巯咪唑(他巴唑)用量。
(三)手术治疗:
对有药物过敏、粒细胞减少或甲状腺明显肿大或服药后甲状腺缩小不明显或服药后复发者,可考虑甲状腺手术治疗。术前应用抗甲状腺药物2~3个月使甲状腺功能正常,术前服碘/碘化钾(复方碘溶液)1~2周,自术前4天至术后7天,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1~2mg/kg,每6小时1次,手术后甲低发生率为50%,少数出现暂时性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四)核素碘-131治疗:
近来不少学者推荐小儿甲亢在药物治疗复发或甲状腺明显肿大时可考虑或首选碘-131治疗,具有简单、有效、经济且治愈率高的优点,治疗后甲状腺可明显缩小,尽管远期甲低发生率较高,但通过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