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奶粉的成本不会超过100元,可是国内市场上“洋奶粉”的零售价动辄三四百元,比境外贵一两倍;还有一些打着“洋奶粉”旗号的中国特供奶,价格也高得离谱,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误导性。”一位专家抱怨,“洋奶粉”暴利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但消费者对其肆无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进口奶粉量价齐增,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行业的暴利驱使更多企业进口奶粉。值得关注的是,进口奶粉与国产奶粉的竞争正在向中低端延伸。以前,进口奶粉主攻高端市场,现在各种中小品牌和杂牌“洋奶粉”也蜂拥而至,向中低端市场挺进,直接蚕食传统的国产奶粉市场。
“洋奶粉”暴利几何?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惠氏奶粉旗下高端品牌“启赋”系列1阶段产品900克零售价格为408元,号称是新西兰原装原罐进口的光明培儿贝瑞奶粉定价418至458元/900克,同样号称使用新西兰奶源并在新西兰加工生产的纽瑞滋奶粉3阶段1千克零售价为258元。一些消费者反映,中国市场上新西兰或澳大利亚产奶粉,价格要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超市里直接购买贵1至2倍。
以今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每吨5103美元计算,1千克奶粉约合32元人民币。据估算,即便加上包装、运输和销售费用,每罐(900克)奶粉成本不会超过100元,而一些“洋品牌奶粉”市场零售价动辄200多元甚至400多元,堪称暴利。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贴牌”奶粉进入中国的成本价每罐只有80至100元,但其终端售价却超过了200元乃至400元。
“更为暴利的还有牛初乳奶粉,实际上它比配方奶粉成本还要低。”长期关注乳品行业的上海铭泰铭观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称,尽管牛初乳复合奶粉是宝还是草,目前还存在争议,但在中国内地仍然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中国已成为牛初乳最大消费国。据估算,一些品牌牛初乳粉产品毛利率在10倍以上。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中国近期已暂停对牛初乳复合粉的进口。
美赞臣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整体毛利率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3%以上。合生元年报则显示奶粉业务的毛利润超过70%。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进口奶粉在国内的毛利润至少超过50%。
东方艾格农用咨询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三鹿爆出“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进入集中涨价期,三年内共有四次集中调价,包括美赞臣、雅培、多美滋、雀巢、惠氏、明治、美素等品牌在内的“洋奶粉”,每次提价幅度均在10%左右。经历几轮提价后,现在每罐奶粉至少提价50元,多的达到100元。
乳业专家王丁棉介绍,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基础营养就是蛋白质、钙质等,基本上所有的奶粉都以统一基础来生产,再添加不同含量和成分的微量营养元素,总体上大同小异。“无论是更换包装,还是升级配方乃至于推出新产品,其原材料的成本变化不会很大。”
王丁棉称,国外原装进口的奶粉和在国内加工“洋奶源”的成本差异,主要是体现在用工成本、关税和运输成本三项。但这三项相加,也不会超过50%。
“洋奶粉”逐步蚕食国内市场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导致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洋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美赞臣以市场占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三者加起来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50%以上。2011年进入国内的“洋品牌”增加了近20个,其中欧洲品牌占据了半数左右。2011年,我国奶粉热卖排行榜前10名中6个为外国品牌。
王丁棉表示,目前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约200亿元“洋奶粉”占100亿元至120亿元。
据上海海关最新统计,2012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乳制品进口共3 .1万吨,是仅次于去年12月份的单月进口量历史次高值,7成以上由内资企业进口。其中进口奶粉1 .5万吨,增加16 .8%,占同期关区乳制品进口总量的49 .6%。去年1至12月,上海关区进口奶粉超过8万吨,占同期关区乳制品进口总量的四成。据估计,2011年中国进口奶粉规模可能已达到50万吨,市场占比超过50%。
与此同时,进口奶粉的平均价格也一路走高。去年1月份,上海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为每吨3393.7美元,同比上涨25.3%。而今年1月份,上海海关关区进口奶粉平均价格已上涨至每吨5103美元,同比上涨50.4%。
相较频频涨价的“洋奶粉”,国产奶粉的涨价显得底气不足。据瑞银证券统计,从2006年至今,国内奶粉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从每千克80元涨至100元左右。专家称,国产奶粉市场定价能力较弱,如果不是成本压力较大,一般不会提高产品市场零售价。国产奶粉主要针对中低端市场,尤其是区域性品牌,很难像高端奶粉品牌那样有超额利润空间,消费者也对价格较为敏感,贸然提价必然会“赶走”部分顾客,提价实为无奈之举。
“海外奶源 本土营销”策略
正是看中了“洋奶源”和“洋品牌”的暴利空间,国内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进口奶粉特供中国市场。例如纽瑞滋奶粉,采用的是新西兰本土奶源,在新西兰当地授权工厂完成生产包装,产品检验合格后,原罐进口到中国,由于目前只在中国内地市场销售,被媒体称为“中国特供奶”。
事实上,“纽瑞滋”并非唯一一个“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洋品牌”。此前“纽之健”、“纽利兹”等都曾陷入真假“洋品牌”的争议中。这些品牌大多有类似的特征:在新西兰注册时间不长,且公司注册人多为华人,并请当地企业代为加工。虽然最后证实“纽之健”的确是原装进口,但因成立时间短、在当地没有太大名气却宣称为“新西兰顶级品牌”等问题仍遭到消费者诟病。
合生元奶粉因一直以“法国合生元”自诩也曾遭受质疑。公开信息显示,虽然法国确实有一家合生元公司,但这是在2008年成立,是在广州合生元的“法国身份”受质疑之后。还有曾一直宣称“美国施恩”并称奶源全进口的施恩奶粉,也被媒体曝光未在美国监管当局注册,公司董事长最后不得不承认: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
光明乳业也选择了“海外奶源 本土营销”的市场策略,培儿贝瑞就是光明乳业和新西兰信联公司合作的产物,从目前的定价来看,培儿贝瑞每900克定价在410至450元,不仅高于国内同行产品的定价,也高于部分“洋品牌”。
从湖南本土起家的澳优乳业去年3月也宣布并购荷兰老牌乳品企业海普诺凯集团51%的股份,到海外寻找优质奶源。上海一家地产公司鹏欣集团也提出收购新西兰16家奶牛场,欲将奶制品销往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但受阻于当地企业,目前交易仍在进行中。
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大部分奶品企业都在全球化经营,对于一个奶粉品牌到底姓“洋”还是姓“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统一认识。例如“多美滋”旗下很多产品也是在进口大包粉之后,在国内加工分装,但又由外资性质的企业进行生产和研发,这样的品牌既可以说是“国产”,又可以说是“洋奶粉”。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的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雀巢”为例,其在瑞士的销量并不大,更多是在全球其他国家进行销售,很难说它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是以母公司所在地,还是以品牌注册地,或是以产品生产地作为划分标准,业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
一方面是“中”“洋”品牌很难界定,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奶源质量不高,国产奶粉的认同感比较弱,消费者对国外奶粉相对信任感较强,导致了中国奶企在宣传中会着重强调自己的“洋”身份,而对其他方面有所模糊,这也是我国乳企面临的一个尴尬事实。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是表示,这些产品在宣传过程中,往往可能因为信息披露不够全面、公开、透明,过分强调其“洋”身份,对消费者产生一定的误导性。
“洋奶粉”并非“质优”代名词
其实,即便是纯正的“洋奶粉”也并非是“质优”的代名词,近年来“洋奶粉”也爆发了类似雅培“甲虫门”、美赞臣“金属门”和明治“召回门”等众多质量事件。然而消费者对于“洋品牌”出现的品质问题,却出现了“选择性忽视”,即便“洋品牌”也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却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它,这更加值得国内企业深思。
专家指出,对于中国乳企而言,最需要去面对的仍然是养殖水平整体较低、部分奶源品质不达标等质量问题,而不能仅仅依靠傍上“洋”身份。这些奶粉企业如果没有和当地的知名品牌合作,或并未收购当地知名品牌,却宣称“知名”“标杆”“顶级”等说法,就可能涉嫌夸大宣传,情节严重者甚至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一个品牌能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同,还需要时间的检验,现在的消费者辨别能力也正逐步加强,会去翻品牌的“家底”。一旦消费者知晓这一品牌更多是国内运营、国外代工,对品牌的认可度也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曹明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有专家认为,由于我国奶源不足,且主要用于新鲜奶而不是奶粉,从短期来看,进口奶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加工、市场的缺口,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过度依赖进口奶粉会使国产企业产生短视行为,忽视奶源基地建设,企业根据进口奶粉价格倒推计算生鲜乳收购价格,打压国内生鲜乳价格。
上海大学教授顾骏认为,中国的乳制品企业需要潜下心来重建信心体系,同时通过透明化生产过程等手段向国人证明自己的品质。加强奶业发展规划,加大奶牛养殖等基础投入,引导奶农科学养殖、规模养殖,增强抵御奶源风险的能力。同时,引导奶业加强质量控制和产品研发,严格监管,树立品牌形象,推动诚信体系建设,增强高端消费市场竞争力,以加大对进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进口奶粉“攻城略地”国产奶粉“涨价求生”
3月,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频传涨价消息,完达山、雀巢、美赞臣等集体提价,大有掀起新一轮涨价风潮之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奶粉涨价,“洋奶粉”依旧试图通过涨价牟利,加速在国内市场扩张。而以完达山为代表的国产奶粉则在多年价格未变的情况下,迫于成本压力和企业发展需要,不得不抛弃“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开始试图通过“涨价求生”寻求产业复兴。《经济参考报》记者走访哈尔滨市部分婴幼儿奶粉市场发现,此次完达山奶粉涨幅较大,以完达山“元乳”奶粉为例,原价每袋56元的奶粉,提价后价格为60多元。“洋奶粉涨价是常事,国产奶粉涨这么多还挺少见。”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奶粉销售人员说。
作为国内奶粉产业的“老牌劲旅”,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谈起这次涨价原因时却显得颇为无奈:“面对成本不断攀升,完达山已经苦撑2年,现在实在撑不下去了。”
记者了解到,近年国产奶粉质量问题频出,市场销量减少,不得不采取“薄利多销”战略。而在进口奶粉猛烈冲击下,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不断萎缩,加上生产、营销成本上涨,导致国产奶企利润下降,没有更多资金投入产品研发和推广,市场份额进一步缩小,最终陷入“薄利难多销”的困境。
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张维银等人表示,“洋奶粉”借国产奶粉“三聚氰胺事件”等大举进军国内市场,在轮番、连续涨价后,获取更多利润持续投入市场,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态势,导致国产奶粉在与其竞争时节节败退。
除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质量心存疑虑,导致国产奶粉销售状况不佳外,市场环境恶化也是国产奶粉陷入困境的原因之一。
一些国内奶粉企业负责人说,如今国产奶粉在一线城市生存比较困难。很多大城市的大型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向奶粉企业违规征收节庆费、条码费、开户费等,令国产奶粉难以承受。即便硬着头皮进入商场,由于资金实力较弱,没有雄厚资金投入后期宣传和营销,产品销量依然有限,这导致部分国产奶粉逐渐退出国内一线城市。
一位乳业分析师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外资奶粉品牌市场占总份额的50%以上,而在高端奶粉市场,外资品牌则占据85%的份额。外资奶粉肆无忌惮的“说涨就涨”,显示内地乳业的话语权逐步被洋奶粉侵蚀。
面对国内奶粉产业所处的尴尬境地,业内人士认为,乳品行业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还关系到包装、原料、畜牧养殖等上下游多个产业,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如果“洋奶粉”市场份额继续扩大,我国奶粉市场定价权也将拱手让出。我国奶粉产业要想走上复兴之路,除了提高产品质量重获市场信任外,政府还需要对国内奶粉行业进行适当扶持和规范。
业内人士建议,对同样生产经营乳制品的企业,应按照其在拉动产业发展方面贡献不同而实行不同的帮扶政策,或对国家级产业龙头企业给予技术改造方面的倾斜投入,促使国产奶粉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赢得市场。
“一到超市就发觉洋奶粉价格高了很多”
上海白领刘乐乐给《经济参考报》记者算了一笔账,由于没有选择母乳喂养,她1岁的儿子每周要喝掉近2罐雀巢“超级能恩”奶粉,每个月光是花在奶粉上的开销就要近2000元。去年“超级能恩”每罐从286元涨到298元后,每个月的花费就多了100多块。“今年打算给宝宝换奶粉,但一到超市就发觉洋奶粉价格高了很多。”刘乐乐说,“还好宝宝长大了有些辅食,但每个月也要1000元左右的奶粉钱。”
“洋奶粉”频频涨价,让很多家长直呼奶粉吃不起。
有一些家长选择网购奶粉省钱,但随着婴幼儿奶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见诸报端,“胆大”的父母们又一次犯了难。
“其实网购也并没有便宜多少,例如惠氏金宝宝旗舰店商品的卖价其实和门店零售价相差不多,只是买的多会有一些试用装的赠品。”刘乐乐称,“而网上售价过低的,我们也不敢买。”
“不是我们一家在涨,其他品牌也在涨,物价这么高,成本这么高,涨价也正常。”雀巢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证实将要上调价格。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多家超市也了解到,美赞臣和雀巢已经下发调价通知,美赞臣奶粉新包装上市,涨幅约为10%,而雀巢则是全品项提价,包括奶粉和谷物产品系列,涨幅约为5%。但目前价格仍维持原价,预计本月中旬将调整价格。
奶粉市场的上一波涨价潮出现在去年6月。当时,惠氏金装健儿乐、幼儿乐等奶粉换了包装,价格涨幅普遍在10%以上。此外,雅培、多美滋、美素等奶粉价格也分别提10%左右。统计显示,从2006年至今,“洋奶粉”年平均涨幅已达15 .5%,每年“洋奶粉”至少会有一次提价。
经历几轮提价后,相比2008年,就雀巢品牌旗下产品的价格来说,每罐至少提高了50元,部分产品的提价幅度更是超过了100元。2010年2月,美赞臣婴幼儿奶粉全线平均提价8%,最高达到11%。而自2008年至今,进口脱脂奶粉(俗称“进口原奶粉”,是进口奶粉的主要原料)的平均价格反而下降近10%。
来自一淘搜索的数据显示,在最近一个月内,全网发生价格明显上涨的奶粉/辅食类商品约有6800件,占全网该类目商品总数的18 .1%,价格涨幅在1.5%至2%之间,不计网络商家打折促销等优惠因素致使部分商品降价,该行业近一个月内平均价格上涨1.73%左右。
不少业内专家称,“龙宝宝”扎堆出生、厂商成本上升、奶粉配方升级以及从新西兰进口奶粉关税提高,这些都成了本次“洋奶粉”品牌“喊涨”的理由。
而乳业专家王丁棉称,其实“洋奶粉”并无原料涨价压力,涨价还是为了追求高利润,另外,“现在消费者都认为价格高才代表营养高,价格低了反而就认为产品落后了、不够好。”
(责任编辑:小白)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