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恶露变化分三个阶段
恶露的排出,一共要经历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恶露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在产后的3-6天,由于恶露内血液成分较多,故呈红色,称为血性恶露;
第二阶段为产后7-14天,由于此期间恶露中所含血液量较少,主要成分为坏死蜕膜组织和粘液,故呈粉红色,称为浆液性恶露;
第三阶段为产后2-3周,恶露内含有大量白细胞、表皮细胞及部分蜕膜组织,呈白色,称为白色恶露。
产后恶露排出所需时间一般是在3个星期左右,适当服用益母草制剂,有协助子宫收缩、促进子宫恢复、减少恶露排出量、缩短恶露排出时间的作用。
二、恶露不尽,警惕子宫恢复不良
新妈咪作为当事人,可以通过每天恶露的排出量、色泽和气味的变化,及时掌握自身子宫的恢复情况。
临床上常出现产妇恶露不尽的情况,医学上是指产后6周恶露未净或伴有不规律子宫出血。这种情况与顺产和剖宫产没有多大的关系,反而与产妇产后休养好坏、是否母乳喂养有关。产后恶露延长会导致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
对子宫复旧不良,医生会注意分娩过程中有无宫腔内操作,胎盘、胎膜是否经过检查,子宫复旧如何等情况。必要时可做诊断性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并使用子宫收缩剂如麦角新碱、益母膏等促进子宫收缩,合并炎症时需同时应用抗生素药物。
三、如何辨别恶露异常?
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都会遵循三个阶段,一个月左右基本停止,出血量一般从多到少,伴随有血腥味,却不臭。那么,新妈咪要如何来辨别自己的恶露是否异常呢?
1、警惕2种情况下出血量增多。
刚刚分娩后,如果出血量增多,可能是子宫收缩不良、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及有凝血功能异常造成,这种情况属于“产后出血”而不是恶露那么简单。这个时候多发生在医院,现场也能得到医务人员的及时处理而化险为夷。
另一种情况则是在分娩后2-3周出血量突然增多,甚至发生大出血,这就有可能是胎盘附着部位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胎膜或蜕膜残留、子宫切口感染。
2、警惕恶露量时多时少。
异常恶露一般表现为色紫黯如败酱色或洗肉色,有恶臭气味,同时可伴有发热、腹痛、子宫压痛,持续时间过长,反反复复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是由于宫颈糜烂、宫颈息肉,甚至宫颈癌等。
如果仅仅是恶露时间延长,超过正常时间,量少,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变,也无气味,也属于异常。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子宫复旧不良、产妇体质差气虚、内分泌失调。
四、产后帮助子宫修复的妙招
妙招一:及时排尿
产后,医生常常会嘱咐妈妈要尽早排尿,一般在产后4小时小便。因为在分娩过程中,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等原因,都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胀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
妙招二:产褥期别“赖床”
老人都讲究分娩后要卧床,怕受凉。不过,产后6~8小时,妈妈在疲劳消除后最好别“赖床”,第二天尽量下床活动,这样有利于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的排出。
妙招三:哺乳刺激
刺激乳头也能帮助子宫收缩。因此,不妨在产后让宝宝尽早吃母乳,只要宝宝一吸吮,子宫就会收缩,宝宝频繁地吸吮、频繁地产生这种反射刺激,会使子宫的恢复加快。没有喂奶的妈妈,也可以采取按摩乳房或是热敷乳房的方式,刺激乳头。
妙招四:别当脏妈妈
分娩后沐浴,对妈妈来说有益无害。如果是正常分娩,沐浴能使外阴伤口及周围的细菌不易停留,还能促进外阴伤口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如果是剖宫产,而且采取的是皮肤横切口、皮下缝合的方法,那么沐浴时水是绝对不会进入伤口的。只要在伤口表面敷一块纱布,不让水直接冲击伤口即可。当然,伤口毕竟是很娇嫩的,所以沐浴完毕后,伤口应该重新换药,切勿用湿毛巾在伤口上来回擦。
妙招五:按摩
在产后初期经常按摩子宫底,让子宫肌肉受刺激收缩,也是刺激恢复的方式。
- 上一篇:产后秋季瘦身食谱 做回辣妈有妙招
- 下一篇:专家解答 关于产后恶露的六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