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门事件”频发,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谁来帮帮我们的孩子。
“门”后的思考多关注孩子性觉醒
观看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并不是引起学生性行为率高的主要原因,关键是“90后”学生自身性意识觉醒的提前。一般关注色情物品的学生,都是由于青春期性意识已经萌芽,好奇心驱使他们下意识地去寻觅更多性相关的物品,而在现今咨询发达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轻易地从网络、碟片、书刊等获取到色情方面的内容。
老师和家长应更多关注学生性意识觉醒阶段的心理引导,提供及时准确的性教育,单纯把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视如洪水猛兽,采取高压禁止的手段,往往会适得其反。
学生性意识觉醒阶段进行心理引导学校开设必修课程
不少学校已经陆续开始开展生殖健康讲座,讲座期间甚至会向学生派发避孕套和其他避孕药具。 但是学生更愿意用比较隐蔽的方式获取这些知识。而对于不少自愿参与的敏感话题的讲座,很多同学表示没有勇气参加,因此有必要以必修课的形式避免这种尴尬。
鉴于男生性观念较女生开放,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男生在性行为中处于主动方,占主导权,经常由于男生生殖健康知识的缺乏而导致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的现实,应该加强男大学生的生殖健康干预。根据男女的不同需求,确定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
改进体制
如今社会开放程度大大增加,青少年更早地接触关注到了性方面的信息,也更早被启发了性方面的意识。在生活方式上,现在的孩子有了更多的不在父母监管下的生活机会,独立空间更多了。
社会开放的背景不可逆转,如何保护青少年不被性行为低龄化侵害,需要更多的努力,在社会体制上应有更多的进步,例如借鉴西方国家对未成年人行为立法监管,建立更加明晰的特殊场所未成年人准入制度,引入电影分级制等。
道德教育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道德教育需要回归和重建中国重视“男女之防”的传统道德观。或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实际上道德感是人类文明基本的底线,是驯服情欲和培养羞耻感的内心的基础。
没有自我道德约束和道德舆论监督,人非其人矣,诚如孟子所言:“无耻之耻,是耻矣!”。 应重建“男女之防”道德观。
专家呼吁
不要给90后打上标签。各种“门”事件只是孩子心理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曾指出,90年代出生的孩子,还处在被呵护、被教育的阶段,但这一代孩子,由于整个变革中的社会对他们的影响,普遍地早熟,他们从一开始,就乐意成为消费社会、技术时代的宠儿。
面对“90后”的他们,面对国家的未来,他们“冲动”,但他们直率、单纯;他们“自我”,但追求自我价值正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他们“现实”,但是生活终究要褪去繁华,时代的烙印是时代赋予的,90后也终将融于这个时代......
(责任编辑:志轩)
甲下淤血不可除外。注意休息,减少活动,可予口服复方芦丁片改善血管通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