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资讯:

您当前位置:99健康网 > 育儿 > 99育儿百科全书 > 月子百科 > 产后疾病 >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什么是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产后妈妈会感到外阴瘙痒,并且偶然能发现有外阴结节,可能患外阴鳞状上皮內瘤样病变。那么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怎么回事呢?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外阴皮肤或粘膜鳞形上皮内不典型增生由基底层开始,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时向上扩展,占的层次增加,另外,还根据细胞排列的异常情况,通过病理细胞学所发现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所占的范围,又将其分成I、Ⅱ、Ⅲ级(即轻、中、重度)。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1、病因

  不完全清楚。DNA检测发现VIN病变细胞DNA多为单倍体;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作多发性病灶DN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灶起源于不同的干细胞;大的融合病灶可起源于单一的干细胞或是不同散在病灶的融合。普通型VIN常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感染关系密切。p53基因异常可促进分化型VIN向鳞癌发展。其他危险因素有性传播疾病、肛门—生殖道瘤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等。

  2、病理

  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HPV(16型)感染。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合。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表层细胞。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外阴瘙痒、烧灼感、皮肤破损及溃疡,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无症状。

  2、病变可发生于外阴任何部位,最常见于会阴、阴蒂周围及小阴唇,可累及肛周、尿道周围。

  3、病变可表现为表皮隆起的丘疹、斑点、斑块或乳头状赘疣,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呈灰白、粉红色、黑色素沉着,或者红白相间的片状,严重者可呈弥漫状覆盖整个会阴。通常,多中心病灶更常见于较年轻妇女(《40岁者);绝经后妇女多为单发病灶。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怎么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病毒、化疗、免疫治疗药物外阴病灶涂抹。

  (1)1%西多福韦:广谱抗DNA病毒药物;

  (2)5%咪喹莫特;

  (3)5%5—氟尿嘧啶软膏;

  (4)干扰素凝胶等。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排除浸润癌。浸润癌高危者与溃疡者禁用。目前临床应用的物理治疗主要有激光汽化、激光切除、冷冻、电灼以及光动力学治疗。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尤其适用于小阴唇或阴蒂的病灶,多用于年轻患者病灶广泛时的辅助治疗。

  3、手术治疗:手术目的在于将病灶完全切除并对病灶进行彻底的病理学评定。手术方式包括:

  (1)局部扩大切除:适用于病灶局限者。

  (2)外阴皮肤切除:适用于年轻患者,针对产后妈妈,这种手术治疗方式较为合适。

  (3)单纯外阴切除:适用于治疗老年、广泛性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病变患者,切除范围包括外阴皮肤及部分皮下组织,与根治性手术的区别在于其不需要切除会阴筋膜。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分类

  1、普通型:

  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多发生于年轻女性,有不少的年轻妈妈也常发生,超过30%的病例合并下生殖道其他部位瘤变(以宫颈上皮内瘤变最常见),与外阴浸润性疣状癌及基底细胞癌有关。普通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包括三种亚型:疣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基底细胞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及混合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2、分化型:

  与HPV感染无关,病变在苔藓硬化基础上发生,形态主要为溃疡、疣状丘疹或过度角化斑片。多发生于绝经后女性,多不伴其他部位病变,与外阴角化性鳞状细胞癌有关。此外,外阴Paget病等其他不能归入上述两类的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归入未分类型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诊断

  1、活组织病理检查

  对任何可疑病变应作多点活组织检查。为排除浸润癌,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

  2、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分3级。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即轻度不典型增生。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I:即中度不典型增生。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III: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主要指外阴Paget’s病,其病理特征为基底层可见大面不规则的圃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浆空而透亮,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即所谓的Paget’s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责任编辑:廖露)

网站地图|推广合作|网站简介|隐私政策|联系我们|招聘|免责声明|给99健康网提意见